該行業在腳踏實地的同時,如果能抓住這次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或許能夠給電影產業帶來新變革,甚至新一輪的洗牌。4:影視行業的核心環節是內容制作,受疫情影響,制作周期的延長已成為客觀存在的難題,雖然日前北京電影局發公開信,表示將會推出優化政務服務、支持重點項目、做好企業保障三項政策來確保行業正常運轉。因此,疫情之后,電影娛樂行業也凸顯出一些新動向與新趨勢?,F在的影視行業頹勢在疫情的影響下多久才會恢復?關于此問題下邊進一步說明。
研究表明,受疫情影響,海內外影視業經歷了全球票房的寒冬,呈現斷崖式下滑;國內影視業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各項政策措施的扶持之下,積極回應、主動作為,面向市場、全力救市,全行業呈現出明顯的復蘇跡象。
為推動影視行業“走出寒冬,擁抱春天”、認清形勢謀發展,智庫對于下一階段影視投資熱點的變化進行了分析整理,總結了過去兩年IP改編劇市場的四大特點,分析了新一輪發展周期之下IP改編劇的五大趨勢。
海內外影視業
斷崖下滑 經歷寒冬
2019年,全球電影票房高達2975億元人民幣,創歷史之最。2020年年初,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電影院紛紛停業,全球各大影視制作公司的電影項目面臨停擺或改期撤檔。疫情導致全球票房斷崖式下滑,已造成票房90%以上損失。以美國為例,2020年3月18日周三單日票房下降至30萬美元,而一年前同一個周三單日票房為1070萬美元,同比下降97%,成為美國當代歷史上單日票房最低數字。隨著疫情的擴散,票房受困程度進一步上升。
截至3月,迪士尼、索尼、環球等好萊塢制作公司定檔2021年的重點電影超過20部,受疫情影響已有22個影視項目停拍。2019年,迪士尼及其附屬電影制作公司電影票房總計26.2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由于迪士尼項目類型多線并進,開機電影數量多,因此受疫情影響頗大。電影作為短期內成型的項目,停拍或延拍將造成巨大損失。
以《花木蘭》為例,原計劃上映時間為2020年3月27日,受疫情影響宣布暫時撤檔。電影史詩級的戰爭場面、大量群演以及專業的拍攝需求使得該片的制作預算達到2億美元,進入了迪士尼史上制作成本第一梯隊。為了資本回籠,《花木蘭》不僅要在北美市場獲利,還要打開全球院線的盈利局面,首映周期的票房預測為8000萬至9000萬美元。由于制作及宣發成本的時效性,改檔影片或面臨無法收回成本的風險。當前延后或暫停拍攝的項目,將會影響后半年及未來一整年的電影排期。由于檔期根據上映時期特點、觀眾特點、對手特點等綜合考慮而來,檔期的改變將提高票房風險等級。
影視相關產業如電影節、影視主題公園、線下活動、演出和展覽等均已停業。疫情使得影視企業的招聘需求下降,據統計,國際戲劇舞臺員工聯盟工會成員(線下影視從業人員)失業人數已達12萬,而人員缺失又將造成產出下降;影視文化產業作為創意產業,對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必需性相對較低,恢復順序也會相對靠后;新興技術將影響甚或取代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的影視業傳統盈利方式。綜上,傳統影視由于內容流失、必要性低、替代性強等3個因素,在經歷寒冬之后,將面臨一個較長的恢復期。
疫情暴發以來,國內電影院線處于停業狀態。來自政策、市場、行業等方面的阻力,使得院線要綜合考慮人力、場租、水電等運營成本,以及規避聚集性活動帶來的病毒高風險傳播等,總體而言,院線恢復營業過程中的阻力和風險較大。
2019年國內春節賀歲檔票房共計58.3億元人民幣,2020年原預計有望突破60億元,受突發疫情影響,《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緊急救援》《奪冠》《急先鋒》等賀歲檔影片紛紛改檔,此前投入的宣發、推廣費用無法收回。
受疫情影響,象山、橫店影視城等先后發布聲明,自正月初三起劇組全部停工,恢復時間待定。疫情使得影視內容短期內供給受限,停工則對劇組的檔期、資金、利潤造成壓力。據BOSS直聘數據,2020年春節后10天,廣告、媒體行業對應屆生需求同比下跌71.9%,是疫情后招聘需求下跌最嚴重的行業之一。高失業率、低招聘率成為疫情之下影視從業人員的現狀
影視業謀復蘇
政策利好 全力救市
3月1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臺《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推動廣播電視行業平穩發展有關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包含12項舉措,包括要求全行業加強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宣傳輿論引導支持,加大對內容創作生產傳播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動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廣電5G建設一體化發展,強化“智慧廣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加強產業政策支持引導,加強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脫貧攻堅的支持,用足用好中央和地方減稅降費、金融扶持、社會保障等扶持政策。通知為廣播電視行業的復工復產提供了指導性意見,突出了廣電行業的核心宣傳功能,并圍繞輿論引導和內容傳播兩個基本目的,從技術建設、主題宣傳、政策扶持三大層面推動行業規范化,引導疫情后期的行業建設。
4月29日,國家電影局召開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會議結束前后,浙江、海南、山東、北京等地陸續更新或跟進影視產業扶持政策;5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發布,明確了開放影劇院等娛樂場所的舉措。
5月13日,財政部、國家電影局聯合發布《關于暫免征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電影等行業稅費支持政策的公告》,為電影行業恢復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另外,國家電影局加大對重點影片的創作和宣發支持力度,指導各地出臺幫扶電影企業紓困發展的政策措施,還積極組織優質片源,豐富電影網絡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當前居家觀影需求。
疫情發生后,各地也陸續出臺了幫助影視企業紓困解憂的扶持政策,包括減租減費、稅收優惠等措施,以扶助影視行業實現復蘇。2月3日至22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電影局、北京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等部門先后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若干措施》《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16條措施》《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網絡視聽企業保經營穩發展的若干措施》《致首都電影行業的公開信》《關于加強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上海、湖北、浙江等地也在2月份出臺了幫助影視文化產業實現復蘇的相關政策。
影視行業領頭企業也應聲而動,以資金、資源投入市場,助力電影院線恢復元氣。上海電影集團為有效拉動影院復蘇,推出總額10億元人民幣的全國首支“影院抗疫紓困基金”;中影集團則通過公益發行多部經典新老影片的方式,將分賬部分讓利給影院,幫助影院恢復經營;阿里影業則聯手餓了么上線影院外賣服務,幫助影院銷售春節檔食品庫存,并且為新開業影城提供6個月免費服務,提供資金支持。
受疫情影響,各大在線視頻網站觀看人數都出現了顯著增長,這一情形有助于上游制作公司加速存貨銷售,有助于電視劇集清庫存、提質減量。據不完全統計,華策影視共9部存貨,完美世界15部,歡瑞世紀10部。春節期間,一批質量較為上乘的積壓古裝劇得以陸續播出,比如《錦衣之下》等。另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一季度,全網上線網絡電影近200部,分賬票房超千萬的影片高達19部,超過了2019年整個上半年的15部。
2020年2月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為影視劇創作提供了優良的政策環境。通知要求:加強源頭引導,有完整劇本才可申報備案公示;反對內容“注水”,提倡劇集長度不超過40集;合理配置制作成本,總片酬不超過總成本的40%,主演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
2020年2月1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了《關于設立重大題材網絡影視劇項目庫暨公布首批入選項目的通知》,在網劇題材導向與質量把控上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圍繞重大節點策劃重大選題,聚焦現實生活策劃選題,圍繞先進文化策劃選題。在重大題材網劇項目庫首批入選的13個項目中,頭部影視公司出品項目5個,占38.5%,其中騰訊系影視公司以3部的數量領跑,表明了頭部公司在題材與質量兩個制作方向上的引領性。
隨著疫情緩解,2020年一季度有拍攝計劃的劇組中,截至4月3日,已有11個劇組決定復工或開拍,其中網劇比例約為55%,幾乎全部項目都出自頭部影視公司,視頻平臺的自制、定制劇占比七成,九成項目為IP改編劇。2020年一季度有拍攝計劃的IP劇組占總數的48.4%,疫情后復工的IP劇組占復工劇組總數的91%。
智庫研究發現,2020年一季度播出的熱門劇已實現100%由頭部公司出品,其中視頻平臺參投比例高達50%,傳統影視公司則偏好承制;臺網劇播放量同比減少6.9%,而網劇播放量增加了57.2%。一季度計劃拍攝的網劇中,74%由四大視頻平臺參與出品。網劇因為更加聚合的宣發資源、制播一體的成本優勢,比臺網劇更具突圍的優勢。一季度劇組復工進度上,網劇復工6個,復工率為28.6%,臺網劇復工5個,復工率12.2%,網劇劇組由于成本、劇組體量等優勢,在疫情后恢復更快。
2020年一季度五大衛視播出的各類劇集中,傳統影視公司參投份額不減,以當代現實題材為主;截至2020年4月,IP劇市場占有率已從2019年的39%上升至47%,五大衛視一季度播出的4部劇集中,各有1部為IP??;IP劇目前仍是劇集內容流量的核心形式;頭部傳統公司與視頻平臺聯合參與出品,共同主導。
投資熱點變化
百花齊放 提升質量
智庫對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上旬全國電影劇本備案的數據進行分析,在5353部故事影片中,現代題材(1949年以后)占78.9%,歷史題材(1949年以前)占21.1%,整體呈現出故事片領跑、現代題材占主流的結構分布。此外,紀錄影片276部、動畫影片266部、合拍片130部、科教影片123部、特種影片74部。
結合電影備案信息,智庫根據模型分析,得出了2020年電影熱點概念的變化趨勢:內容百花齊放,正能量受市場關注——愛情、奮斗、溫情、青春勵志及正能量為未來熱點,顯示積極向上的導向性;與上一周期相比,迅速升溫的熱點包括職場、愛情、人性思考、古代傳奇、科幻,內容層面題材不斷拓展,貼合多元化年齡結構觀影偏好。
智庫給出了當前最具投資潛力電影題材——現實思考類熱點,包括職場、人性思考、奮斗等,靠攏現實,兼顧電影溫度,體現人文情懷;最具投資價值電影題材——情感勵志類熱點,包括愛情、溫情、青春勵志等,訴諸感性,訴諸生活;最具投資穩健性電影題材——文化主旋律類熱點,包括文化傳承、正能量、脫貧攻堅等,植根民族基因,聚焦現實,易引起共鳴。
電視劇領域,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備案題材中,當代都市題材依然占據主流市場,以絕對優勢領先于其他題材,數量共計887部,占比41%,其后依次為近代革命、當代農村、當代其他和近代傳奇。智庫基于數據模型得出了2020年電視劇熱點概念的變化趨勢:愛情、青春勵志、家庭倫理、奮斗、青春等為趨勢熱點;與上一周期相比,迅速升溫甚至熱度翻倍的熱點,包括醫者仁心、教育、懸疑、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等,融合社會熱點的題材更易受到關注。
智庫給出了當前最具投資潛力電視劇熱點題材——包括懸疑、文化傳承、科幻,呈現多元化趨勢;最具投資價值熱點題材——趨向于社會熱點,包括醫者仁心、教育、科技創新,關注現代人的家庭及生活;最具投資穩健性熱點題材——以青春題材為主,包括青春、正能量、勵志,滿足大量年輕化情感需求市場。
疫情后期,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牽頭組織,國家衛生健康委、上海市委宣傳部鼎力支持,抗疫題材電視劇《在一起》3月在上海宣布啟動籌備,預計5月開機、國慶節前后播出,全劇20集。該劇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原型人物、故事為基礎,旨在塑造抗疫一線的平民英雄形象。
由于疫情影響,《急診科醫生》老劇翻紅,未來一段時間內,醫療劇熱度上漲,但行業劇專業內容的質量問題成為下一步需要解決的痛點;醫療與軍旅兩大熱點題材齊聚一劇,持續升溫;職場劇應該植根現實內核,以期成功展現社會痛點,引發深度共鳴;翻拍劇質量不穩定,情節懸浮,敘事、人設缺乏邏輯,導致口碑止步合格水平。隨著監管趨嚴,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攜手優質主創,進一步提升劇集創作質量和穩定性將是下一步市場發展的重點。
IP改編劇趨勢
馬太效應 加速洗牌
自2013年網絡文學改編元年起,網絡文學改編劇集一路走高,至2020年一季度,網絡文學在IP改編劇中占比已逾九成,成為第一大內容來源,上游網絡文學的繁榮為劇集改編提供了多樣化的內容選擇。近幾年,手機網絡文學因其趣味性、便捷可得性而獲得穩步發展,最近3年年均增長達7%。
回顧最近兩年IP改編劇的市場情況,智庫梳理出了四大特點。
其一,從數量看,劇集結構分化,IP改編劇逆勢上揚。政策層面及融資環境倒逼行業深度調整,劇集市場持續去泡沫化,劇集板塊分化,頭部內容的IP改編劇逆勢上升,2019年全年產出124部,與2018年同比增長30.5%。
其二,從質量看,IP改編劇進入口碑拐點,品質化進程出現。2019年全年頭部劇集提振,《陳情令》《都挺好》《親愛的,熱愛的》《慶余年》等兼具高口碑、高熱度的爆款頻出。2019年度前十部最熱劇中,8部為IP改編,2018年僅有4部為IP改編;年度前十IP改編劇豆瓣評分情況,2018年為平均5.7分,2019年為平均7.1分,口碑、結構均有大幅度優化,流量、口碑倒掛現象有所紓解。
其三,從類型看,題材多樣,內部結構調整。2019年IP改編劇與上年比,前三大題材劇情、愛情、古裝仍然不變,但方向有所調整;古裝劇集占比從18.8%降至10.2%,劇情、愛情、懸疑類題材增幅明顯,奇幻、喜劇、武俠類劇集亦有所減少。
其四,從平臺看,臺網受眾延續分流,平臺賽道差異化。IP改編劇播放重心進一步向網絡平臺傾斜;由于臺網價值內核的差異,劇集類別差異凸顯,2019年124部IP改編劇中35部登錄臺端,比如《都挺好》《小歡喜》等,顯示出更多的社會屬性和現實關懷;網絡平臺內部和而不同,有所重合的同時,在細分類別、垂直題材、風格偏好上,有目的地構建差異生態,增強目標受眾吸附力和圈層黏性,比如,愛奇藝主打職業、科幻,優酷主打懸疑、都市,而騰訊則偏重古裝、偶像。
下一步,IP改編劇的發展趨勢將會如何?疫情漸去,IP改編劇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智庫基于大數據研判,歸納出五大趨勢。
趨勢一,從基本導向分析:由粗放式開發回歸精品化制作。隨著開發邏輯回歸理性,大IP捆綁流量的粗放模式已逐漸淡化,去流量化、追品質化將是下一階段發展的必然要求。
趨勢二,從開發模式分析:由流量+IP的“黃金模式”,下沉回歸至內容核心。內容為王取代流量中心化,IP改編劇集將更多地尊重原著作品表達,回歸故事內核本身,在重構框架下提升原著與劇集契合度,實現IP價值與高質量改編作品深度協同。
趨勢三,從市場熱度分析:由細分、垂直等小眾圈層營銷,走向多圈層滲透擴展。在聚攏原著核心受眾的基礎上,通過社群營銷、話題發酵、互動花絮等創新手段實現話題破壁,向多圈層拓展,漸進式覆蓋泛娛樂群體,營銷手段走向多元化。
趨勢四,從產業鏈條分析:探索IP價值鏈延伸,多業態矩陣聯動。IP改編在產品矩陣分布上,除了劇集,還將進一步打破產業邊界,拓寬產品縱深線,圍繞原著IP內核,搭建多維度跨場景的業態協同,打造產業閉環,最大限度延伸價值渠道,實現多點變現。以《陳情令》的IP價值深度挖掘為例,除了劇集,舉辦《陳情令》國風演唱會,僅線上直播收入就過億;出國風音樂專輯,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還有官方手游、《陳情令》周邊衍生品、番外電影、衍生綜藝《少年聽學中》等。
趨勢五,從疫情影響分析:或將助推馬太效應,加速行業洗牌。作為IP劇集播出主力,四大視頻平臺2020年度待播片中七成以上已完成前期拍攝;自2019年以來持續去庫存導向下,行業在庫存項目資金回收、成本支出傾斜、劇集儲備等方面進行調整,頭部公司初步進入收獲期,財務質量、抗風險能力提升,疫情影響更多體現在短期項目進度上,總體風險可控;疫情后預計將會進一步強化頭部公司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加速中小企業出清以及劇集行業的格局調整。
展望后疫情時期的影視行業,依托政策引導、根據市場需求,影視行業的投資將會更加趨于理性;演員限薪、集數限制將降低作品的制作成本,促進影視創作提高質量,為不同類型的劇集提供了市場空間;降成本、提質量、增空間也為IP劇的開發帶來嶄新機遇;下一步,平臺劇集聯播模式或成新常態,而分賬劇也帶動了收益模式的多維拓展……可以說,巨大的行業危機也催生了許多市場機遇與機制創新——冰雪覆蓋之下,希望的種子正悄悄萌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抓住機遇、規避風險,用足政策、聚焦熱點,把握趨勢、專注內容,追求品質、多元營銷,延伸鏈條、聯動矩陣,中國影視行業正攜起手來,用智慧和行動,告別寒雪冰霜,迎接花紅柳綠、春風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