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天氣預報報36、7度,實際上接近50度?下面跟隨小編進一步了解吧!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50℃的氣溫是什么概念了解一下?50℃的氣溫,在我國,只有吐魯番盆地出現過,而且出現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的!
那么所謂的“接近50度”,從何而來呢?我想,小伙伴們可能是把氣溫、體感溫度以及地表溫度這幾個概念混淆到一起了!
氣溫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指的是地面以上1.5米處陰影中的溫度。敲黑板畫重點!是陰影中哦!大家在網上看到的在大太陽底下拿個溫度計顯示接近50多度,并非真實的氣溫!
體感溫度
顧名思義就是指人體感覺到的溫度。體感溫度主要受氣溫、風力以及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影響,氣溫越高、風力越小、濕度越大,體感溫度也就越高!例如,根據NOAA的炎熱指數計算方法,當氣溫36℃,相對濕度60%的時候,體感溫度就會高達48℃!某些天氣APP會顯示當下的體感溫度,有些小伙伴可能誤把它當做是實況氣溫了!
體感溫度還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一般肉肉比較多的小伙伴在夏天感受到的體感溫度要比肉肉少的小伙伴高。
所謂“氣象部門每天預報溫度在36℃左右,與實際感覺不符”,很大緣故就是因為天氣悶熱、陽光暴曬,體感溫度要比氣溫高不少,而并非實際溫度有那么高!
地表溫度地表溫度就是指地面的溫度,地面直接吸收太陽短波輻射,溫度上升比氣溫快,也比氣溫要高不少,通常地表溫度可以比氣溫高10℃以上,極端情況下可以比氣溫高30℃以上!
以上~
PS:其實現在氣象臺在氣溫預報上的準確率已經非常高了,基本上可以達到85%以上,尤其是夏天,準確率更高!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如有不準確之處,望不吝賜教!
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個贊吧!
為什么天氣預報報36、7度,實際上接近50度? 關于此問題的其它觀點:
首先,題主所引述的報道有誤導的嫌疑報道里也說了,“地面溫度竟然達到62.4℃”。有了這個報道,然后拿這個62.4℃跟氣象部門預報的36℃左右去對比,凸顯氣象部門的“欺人”。我想說的是,報道里說的是“地面溫度”,而如果大家去聽或看天氣預報,氣象部門從來說的都是“氣溫”。這是兩個不同的東西,簡單來說,如果把地面比作一個燒紅的鐵塊,那么“地面溫度”就是這個鐵塊的溫度,而氣象部門預報的“氣溫”則是這個鐵塊附近空氣的溫度,這兩者顯然是不同的??諝獾臏囟葧S離鐵塊的距離發生變化,也會隨是否有風等因素而變化。關于這個問題我在鏈接中的回答里有詳細敘述http://t.cn/ResDEFs,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其次,氣象部門預報的溫度跟體感溫度本來就是有差異的為了讓世界上不同位置測量到的氣溫有可比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上說的近地面的“氣溫”是指百葉箱里的空氣溫度。百葉箱大家搜一下就知道,是一個距地面1.5米左右的通風、遮陽的箱子,這里面的溫度就有點像我們在樹蔭里感受到的溫度。最后,氣象部門預報氣溫并不代表不關心體感溫度身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稱為“體感溫度”,它會隨很多因素而變化。在同樣的近地面“氣溫”情況下,濕度大或者風小,都會讓人的“體感溫度”上升。事實上,在“氣溫”和“體感溫度”之間存在一些經驗的換算關系,有的地方已經根據這些關系在做“體感溫度”的預報,但這都是試驗性的,因為這種換算關系很復雜,地域性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