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詠物言事,您能說說當下嗎?有何分享?小編總結了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這句話就如是“一念動起,振動八方”;
每一個起心動念就算是初心,科學上講這種念頭屬正弦波,當一念即起,即可如風吹水面波紋蕩漾。
人在當下的每一個念頭也是一念即起如波紋一樣,又如同電波層層散開來??梢灾榔鹦膭幽畹哪芰慷嗝磸姶?,所有的念頭才能集合成意識體。
如何種善因、得善果?
那么,怎么做,才能種善因、得善果呢?
《易經》中“元亨利貞”為天道的四德,這四個字,可以作為我們種善因得善果的方法論。
把四個字連在一起,
解釋為:元始開通、和諧貞固。
一氣呵成,表示種善因得善果,告訴我們慎始善終而且循環往復,才是生生不息的最佳保障。
易經中有元亨利貞四字:
可以分成“元亨”和“利貞”兩段:
“元亨”即是大通,
“利貞”便是堅守正道。
以大通的因,收堅守正道的果。
另外,還可以分成元、亨、利、貞段:
“元”代表道理,一開始便依理而行;
“亨”表示亨通,也就是遵守規矩,安全通達;
“利”即為和諧,
而“貞”便是安定,都是依理而行所造就的良好效果。
所以,所有的起心動念猶如“風乍起”,最后的結果都由起心動念的那乍起的一念而來;至于后面的福禍吉兇就由最初的念頭的善惡決定。
起心動念若是好的開始就是元,才會結出最后的貞,若是在中間的利字往往因利而分崩離析;所以從最初的念頭元起,每一步按原則按天理公心去做,那自然元享利貞了,可以一直良好的循環下去
由“格致誠正”而“修齊治平”,
自然能夠按部就班,逐漸修到心無妄念,
收到元亨利貞的效果,人生也就其樂無窮了。
“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詠物言事,您能說說當下嗎?有何分享? 關于此問題的其它觀點: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大意為春風乍起,吹皺了一池碧水。出自詩人馮延巳的《謁金門·風乍起》。
謁金門·風乍起
【五代】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馮延巳擅長以景托情,因物起興的手法,蘊藏個人的哀怨。這首詩寫得清麗、細密、委婉、含蓄。這首膾炙人口的懷春小詞,在當時就很為人稱道。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皺字,就不是一般人能夠用得到的。
那一層層的漣漪,正是像相思之人那緊蹙的眉頭,也像是心中相思之愁,剪不斷,理還亂。婦女心中那股糾結,那股哀怨,那久久不能釋懷的憂傷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
現在大多用來比喻多管閑事,起初了解到,明星胡歌寫的“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后面再一查,才知道出處,不得不感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當下這個疫情,可謂:“風乍起,吹皺一次春水”基本把各自的計劃都吹亂了,把新房吹皺了,把店門吹關閉了,把經濟吹衰退了,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前進,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一人有難,八方支援,如果用5個字來說,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